你的位置:首页 >

民用安防市场沸腾未来谁来掌勺

2025/3/8 8:40:09点击:

   从互联网巨头抢滩智能家居入口之际,我们看到不管智能家居市场是不是真的有金矿可挖,互联网大佬都会先圈地打标签,生怕错过下一个风口。我们从互联网巨头圈地的逻辑可以看出,在越来越稀缺的入口资源已被占领的情况下,金主们只能另辟蹊径抢装备,大家都在希望自己手上的设备能够成为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产品。除了手机我们的口袋还能装下什么?家里除了电视空调沙发还有什么事必须买的?大家都预测不了未来,所以只能拼命的砸钱,坐以待毙是死,不如挥金如土畅快一些吧!
<center>  [img]/uploads/allimg/151229/12544264R-0.png[/img]</center>
   就以智能家居领域为例进行剖析。360发布的360家庭卫士智能摄像头,主打家庭远程监控功能。腾讯、小米等也纷纷找项目约谈,通过资本方式与摄像头研发公司合作。于此同时,安防视频监控设备制造的龙头老大海康威视,也隔岸应战,推出专做民用监控设备的萤石系列项目,试图借助民用市场的布局转型互联网化。我们发现有个共性,两者都把目标市场锁定在了智能家居方向的智能安防市场。

   下一个蓝海

   一个市场从崭露头角到趋于成熟,也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我们试着从用户端挖掘底层需求来窥探它的市场前景:*一层、基础家庭网络服务,电脑、电视、手机的三屏合一,家庭网络带宽的增幅,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智能路由器等智能硬件的功能跳级等基本满足了家庭用户连接世界的需求;第二层、安防系统的布控,门禁防盗、火灾预警、老人小孩看护等家庭用户对于安全感的需求;第三层、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空气清新、潮湿干燥指数监测、有害物质消毒等健康环保的需求,今年年初,谷歌32亿美元收购nextlabs就是对这块市场的觊觎;第四层、家庭娱乐模拟场景的开发,目前众多人体交互、真实体验模拟设备的研发正是为满足用户娱乐体验需求,不过涉及到体验感,体验就务必超越预期,不然就是鸡肋;第五层、机器意识化的升级,厨卫机器人、智能电灯、智能空调等等,这里就涉及到大数据,对用户习惯的长期监控,在人机交互上,实现自动化,从而达到幸福感的*致生活追求。

   在家庭用户的*一层需求得到满足后,智能安防系统显然是当下*紧迫的,而且也相对具有中国式特色,从互联网大佬接下来的发力点来看,这块市场必然呈蓝海之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谁来掌勺?

   一个亟待爆发的市场,很难避开互联网企业的插足。是传统企业升级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企业侵吞传统企业市场?结局都是进步的,带动整个行业的互联网化。

   安防行业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在业内率先推出了全功能家庭安防产品C1以及配套的服务:云视频平台视频7网站、兼容IOS以及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APP。另外,传统家电大鳄海尔推出了基于智能家庭系列产品的U-HOME;国内电脑*一品牌联想推出云视频,配套推出的新产品看家宝,是全国首家云端存储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和PAD这样的移动终端随时观看家中的视频。

   专业安防厂商做的民用安防市场,他们不局限于一时的市场得失,重在布局。大家都知道民用安防市场的玩法不同于专业安防市场,单靠原有的销售模式和渠道很难推动品牌在市场里得到认知提升销量。安防厂商现有的做法:一是产品销往海外市场,海外客户对于产品的品质要求能够促使厂商改进产品。二是联合互联网巨头,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聚合优势,进行绑定式的销售,利润均分风险平摊。

   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安防厂商希望利用某款商品打通民用安防市场的生态链,还是很困难的。因为,消费类市场的特性决定了监控产品不是民众生活的必须品,产品的功能不具备流行的元素,只能使用在某些特定场景中被人想到。

   互联网公司做的消费类摄像机,表面上来说互联网公司已经看到了民用安防的巨大市场潜力,积极构建品牌生态圈,但是没有认真投入资金和研发针对民用安防市场开发像样的产品,更多的选择和安防领域的解决方案商合作,找寻代工厂贴牌生产,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消费者很难买账。

   消费电子厂商转战做消费类监控摄像机的也不在少数,这类厂商一直和消费者打交道,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样的产品,有针对性的从研发、设计环节进行把控,加上遍布全国的代理商,灵活的销售策略,给了这些厂商无限的可能。

   谁来掌勺?市场是多样化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是多样性的,产品的定位是需要各方参与者权衡与考量。有一点是大家都达成共识的,即智能摄像头是接入家庭生活数据的金钥匙,占据一个关键性的入口,掌勺权还是把控在占有技术主动权的一方手里为妙。